在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,西柏坡这个小山村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 “进京赶考” 的历史转折。70 余年后,距此百余公里的雄安新区,正以 “千年大计” 的气魄书写新时代的 “赶考” 答卷。从红色圣地到未来之城,两地跨越时空的对话,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延续与升华。
雄安党性教育&雄安培训基地现场教学
西柏坡作为 “两个务必” 的诞生地,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。1949 年,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 “赶考” 命题,成为激励全党接续奋斗的精神坐标。如今,雄安新区将这一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雄安新区要“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”,这一嘱托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,要求党员干部以 “赶考” 姿态直面挑战,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。
雄安新区紧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任务,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优化营商环境。通过 “一枚印章管到底” 的政务服务改革,实现高频事项 100% 全流程网办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,累计吸引 3700 余家北京投资企业落地。中国星网、中国中化等央企总部的入驻,标志着新区承接疏解功能进入实质性阶段。同时,“千年秀林” 工程累计造林 45 万亩,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32%,白洋淀水质稳定达到 Ⅲ 类标准,为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。
雄安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将西柏坡红色教育与新区建设实践深度融合,构建起 “理论教学 + 现场体验 + 实践锻炼” 的立体化培养体系。学员们在西柏坡纪念馆重温 “赶考” 初心,在雄安政务服务中心感受改革创新,在白洋淀生态治理现场学习绿色发展理念。针对新区建设需求,雄安培训基地开设了智慧城市管理、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课程,累计培训实用人才近万人,为新区发展注入人才活力。正如雄安培训基地的愿景:我们既要传承红色基因,更要培养懂技术、善治理的复合型干部。
雄安干部培训&雄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雄安新区正从 “规划建设” 转向 “高质量发展” 新阶段。随着首批疏解高校、医院的投入使用,中关村科技园的挂牌运营,以及空天信息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布局,一座创新驱动的智慧之城初具雏形。而革命圣地与未来之城的联动,使雄安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可持续为新时代 “赶考” 队伍补钙铸魂,确保雄安新区在改革深水区中破浪前行。
从西柏坡到雄安,“赶考” 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动力源泉。这片红色土地与创新高地的交相辉映,不仅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的历史跨越,更预示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