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的太行山麓,春寒未褪,细雨织成绵密的帘幕。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学员们踏着湿润的青石板路,走进这座承载中国革命转折密码的山村。远处滹沱河的水汽氤氲升腾,与纪念馆前飘扬的党旗交织,为清明时节的追思平添几分庄重。
松柏苍翠处,叩响历史门扉
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首日,全体学员列队于中共中央旧址群。青砖灰瓦的院落内,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木门吱呀作响,1949年春天的历史风云仿佛穿透时空扑面而来。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师轻抚会场讲解到:“这间不足60平方米的土坯房,曾诞生‘两个务必’的著名论断。”窗外雨丝斜飞,枝叶沙沙声与讲解声共鸣,学员们笔记本上的字迹渐渐洇开,如同思想浸润的痕迹。
在毛泽东旧居的夯土墙前,一场特别的现场教学悄然展开。卧室炕头的煤油灯、书桌上的砚台笔架,沉默地诉说着“进京赶考”前夜的场景。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特设的“清明祭忠魂”环节中,学员们将手工叠制的白菊轻轻放在旧居门槛,雨滴顺着瓦檐滴落,在花瓣上碎成细小的水珠,恍若历史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泪光。
作战室里悟真知,纪念碑前铸铁魂
中央军委作战室的场景还原令所有人为之震撼。几张木桌拼成的作战室内,解放战争作战图清晰可辨。有学员低声惊叹:“这些用毛笔标注的箭头,竟指挥过三大战役的百万雄师。”逼仄空间与宏大战略的强烈反差,让“小米加步枪”的内涵变得具体可感。
冒雨登上西柏坡纪念碑,俯瞰整个旧址群,青松翠柏间散落的院落如同星火棋布,培训教师的话随风入耳:“当年党中央在这里指挥全国,今日我们更需思考如何传承‘立规矩、守纪律’的西柏坡精神。”远处岗南水库的薄雾中,几艘渔船正破浪而行,恰似当年解放战争中的艨艟战舰穿越时空而来。
结业雨夜话传承,星火不灭照新程
培训最后一日恰逢清明正日,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结业仪式上,院长展示了一份特殊礼物——仿制的七届二中全会原始签到册。当指尖抚过泛黄纸页上“毛泽东”“周恩来”等熟悉签名时,窗外突然惊雷乍响,春雨骤急。有学员打趣:“这雷声倒像是主席当年说的‘我们决不当李自成’的余音。”
夜雨中返程的大巴缓缓启动,车载屏幕上播放着纪录片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》。雨刷器规律摆动间,忽见路边有村民在祖辈墓前焚香祭扫,明灭的火光与车灯交错,仿佛历史与现实在进行无声对话。回望渐远的西柏坡,在太行山脊勾勒出赤色的轮廓——那既是清明时节的缅怀,更是对“赶考永远在路上”的生动诠释。